国际社会对俄乌冲突的目光,最近又一次被停火的可能所牵引。然而,克里姆林宫近期释放的积极外交信号,与前线战场上刺刀见红、不断升级的军事对抗,形成了令人费解的鲜明对比。
这种看似矛盾的局面,症结在于莫斯科似乎认定,未来停火的关键并非直接与基辅的对话,而是寄望于一场与美国高层的会晤,尤其是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峰会。
本文将深入探究,为何在战火正酣之际,俄罗斯却如此频繁地呼吁一场看似遥远的俄美领袖峰会,以及这种呼吁背后所揭示的,真正阻碍和平进程的深层壁垒。
克里姆林宫对俄乌停火的态度,近日显得异常积极。言语间,透出一种渴望快速推进进程的迫切感。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的多次表态,清晰地传递出这份愿望。
佩斯科夫近日明确指出,俄罗斯不仅愿快速推动停火,更强调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尽快见面”的必要性。这几乎成了莫斯科的一句口头禅。
早在五月中旬,佩斯科夫就曾罕见地公开表示,普京与特朗普的接触“至关重要”,几乎将其视作打破僵局的唯一砝码。这种急切,显然与特朗普此前的表态不谋而合。
特朗普曾暗示,在他与普京会面之前,任何关于俄乌冲突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莫斯科显然深谙华盛顿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核心地位。
克里姆林宫似乎相信,俄美两国元首的直接对话,才是打开停火僵局的钥匙,其他人,都是配角。
最近,佩斯科夫再次重申,普京预计九月将赴中国参加阅兵。他紧接着补充说,若届时特朗普也在中国,俄方“不介意”探讨两位领导人会晤的可能性。
这一提议将中国纳入考量,作为潜在的会晤地点,无疑也传递出一种积极的外交信号。俄罗斯似乎把中国看作“值得信任的伙伴”,乐于在此寻求高层对话。
然而,与外交场上的“积极信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乌战场上不折不扣的残酷现实。即便特朗普总统曾发出停火警告,要求俄罗斯在五十天内就范,否则将加征百分之百的关税。
但这些外交喊话之后,俄乌双方的武装冲突并未有丝毫减弱,反而在近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简直是“打得不可开交”。
就在近日,乌克兰的无人机集群对莫斯科发起了大规模袭击,这座俄罗斯首都陷入一片混乱,多趟航班被迫延误,城市功能受到了直接冲击。
俄罗斯国防部随后迅速通报,一夜之间,俄军防空系统共击落了一百一十七架乌克兰无人机,其中三十架是在莫斯科地区上空被成功拦截的。
与此同时,乌克兰国防部也发布了反击声明,指出从前一天的晚上九点开始,俄军向乌克兰境内发射了四百二十六架无人机和二十四枚导弹,其中不乏“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乌克兰方面强调,这是近一周以来,俄军对乌克兰发动的最大规模空袭,冲突烈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持续升级。双方都铆足了劲,想通过军事行动给对方一个下马威。
看起来,俄乌双方都在试图通过这种大规模的无人机和导弹攻势,来为潜在的谈判桌增添筹码,而非真正为了停火而停火。
回顾过去,俄乌双方并非没有尝试过谈判。就在今年五月中旬,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曾举行过一场多方会谈,旨在为停火寻找出路。
此次会谈由土耳其外长菲丹主持,首先进行的是美、土、乌三方会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在场,甚至抛出了一个被他称为“唯一现实路径”的“安全保障换停火”方案。
该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俄罗斯需要做出部分领土让步,以换取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的承诺。可惜,这项提议在三方会谈中并未能达成任何具体的协议。
在三方会谈结束后,俄罗斯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悦。俄方代表团由总统助理梅金斯基率领,他明确反对美国代表参与闭门对话。
梅金斯基强调,俄乌谈判应是“双边事务”,任何第三方的干预都可能“破坏谈判诚意”。这无疑直接驳斥了美方介入的合理性,也预示了后续谈判的艰难。
当天下午,俄乌双方代表团随后进行了双边会谈,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也率队参加。然而,这次直接对话仍然没有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
会谈的核心分歧依旧清晰:俄罗斯坚持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及其在乌东四州的主权,并要求“解决冲突根源再停火”。而乌克兰则誓言要恢复至一九九一年边界,并坚持“先停火再和谈”的立场。
在这次会谈期间,俄罗斯国防部甚至公布了从五月十日至十六日一周内乌军的损失数据,称乌军总计损失了八千七百七十人。这种在谈判桌旁公布军事数据,无疑具有明显的施压意味。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乌克兰方面普遍担心,即便俄乌双方达成协议,这份协议也可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历史的经验让他们对此心存疑虑,不敢轻易妥协。
在俄乌冲突这场大棋局中,美国所扮演的角色无疑是决定性的,尤其是在推动停火方面。外界普遍认为,乌克兰与俄罗斯能否最终停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美两国谈判的结果。
有美方消息人士甚至直言,如果美国最终点头,那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恐怕别无选择,只能签署停火协议。这揭示了美国对基辅的巨大影响力,简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近日,一位美国记者更是爆料称,特朗普总统可能会采取非常规手段,即“放逐”泽连斯基,让乌克兰前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取而代之,以推动俄乌停火谈判。
此种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它反映出一种潜在的认知,即美国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并不介意在乌克兰发动一场军事政变,直接将泽连斯基赶下台”,以实现其战略目标。
扎卢日内在乌克兰军方内部拥有较高声望,且被认为在态度上相对泽连斯基不那么强硬。这使得他成为潜在的替代人选,也为美国提供了施压的空间。
从特朗普总统的立场来看,他似乎也有一套清晰的逻辑:他不愿意在俄乌冲突这个议题上“吃亏”,希望在最终解决方案中体现美国的利益最大化。
这种考量,使得特朗普与普京的会晤,不仅仅是停火的希望,更像是一场复杂的政治博弈,涉及到各自国家利益的权衡和国际格局的重塑。
尽管克里姆林宫频繁向华盛顿,特别是向特朗普总统抛出橄榄枝,试图构建一个俄乌停火的“框架”,但持续升级的战事和各方在核心主权问题上的互不相让,使得这些外交信号更像是一种战略姿态。
这些姿态,与其说是真正停火的序曲,不如说是对国际社会的一种试探,以及对自身立场的一种重申。它并未带来任何实质性的突破,也未能改变战场上的既定走向。
俄罗斯方面对普京与特朗普会晤的迫切期待,本质上是对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巨大影响力的承认。它也折射出俄方对于直接与基辅达成实质性妥协,缺乏足够的信心,认为乌克兰的决策受制于美国。
在“先打出下马威”的战场逻辑下,以及美国仍握有对乌克兰的关键影响力背景下,真正的和平仍取决于地缘政治的深层博弈,而非简单的会晤或停火愿望。这预示着俄乌冲突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且充满变数的复杂过程。
网络配资炒股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