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让我们深情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节日快乐!”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初心究竟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无数园丁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托举起一代代人的梦想?
答案藏在历史深处,也写在当下课堂。
早在西周时,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之说,古人将师与天地君亲并列,足见教师地位尊崇。被尊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位老师,历朝历代都会在孔子诞辰日这天举办隆重的祭孔仪式。《礼记》云“师严然后道尊”,这一文化基因深植民族血脉。
抗战时期,烽火连天,山河破碎。黔山贵水间,却响起了阵阵读书声,未曾断绝:安顺学院前身黔江中学首任校长曹刍,以“一切为民族”为校训,注入爱国基因;地质先驱丁道衡凭“为学六要”深耕教育,书写报国篇章;贵阳私立清华中学师生冒炮火授课,更有投笔从戎者,铸就立德树人之魂;革命烈士肖次瞻在思南中学建立黔东第一个党组织,赓续红色血脉。那时的教师以讲台为阵地,在深山、古刹、窑洞中守护文明火种,肩负“为战时储备人才,为建国培育种子”的使命,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相连,用“教育救国”的信念,成为暗夜脊梁。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课题转变为攻克贫困、阻断代际传递、培育时代新人。我们看到,“最美教师”黄俊琼在黔东南乡村坚守33年,被学生称为“黄妈妈”,助力大山里的孩子逐梦远方;特岗教师刘秀祥回乡任教13年,甘做孩子“成长的垫脚石”;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黄加萍,用“尊重、责任、爱与包容”守护童真,守护每一份与众不同;90后教师张瑾说,站在讲台上的每一天,都是为孩子塑造未来,让青春在讲台上绽放出最美的光华。
“幸遇良师,如暗室得灯”!
今天,把最深的敬意献给所有的老师,不仅因为你们“传道授业解惑”,更因为你们用一盏灯点亮千万盏灯,用爱与温柔为孩子的成长筑起了一座温暖的港湾。愿这份温柔与坚韧能被更多人看见,愿每一位老师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刘丹 覃淋
文案/袁蓠芊
主播/侯萌
视频/赵哲铭 王华
编辑 李娟
二审 李劼
三审 覃淋
网络配资炒股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