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开市,只可惜假日期间港股高开低走,不禁让人对明天的市场蒙上一层阴影,那么十月A股究竟会如何发展呢?本篇将从三方面给大家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另外本文最后一部分的提示很重要,大家不要忘记。
一,父子关系
要说清楚十月份A股面临的挑战,那就要搞清楚眼下的局势,本子换人这件事,往深了看都已经到了逼宫的境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本子他爹需要一个更配合的「儿子」去买美债,那毒舌妇人搞安倍那一套,本质上就是量化宽松,这就变相继续让日元贬值,而贬值后的日债也就失去了对国际资金的吸引力,这些钱又会去买美债,还能赚个利差,所以这妇人一上台,市场马上就有了反应,美元开始加速反弹。
当然美元反弹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宽松政策会推动股市,所以就会吸引一部分资金去买日股,不要忘记巴菲特就说了五十年不卖日股,这背后其实就是看准了本子他很难摆脱他美爹的控制,而国际资本买日股,就会增加本子家央行的外汇储备,这就给了他美爹要求本子继续买美债的依据,实际上,本子已经开始进贡了。
所以,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为什么这两天港股走得就纠结的原因了,就是因为强势美元抽掉了部分港股的流动性,再加上A股没有开市,南下资金也不能搭把手,所以港股走得特别累,看得出目前市场还是很在于老美输送的流动性,这也不奇怪,过去几年,老美加息加的全世界的钱都跑去了美国,这会他不吐出来,哪会有钱呢?
二,豪赌科技股
恒生指数十月四个交易日,主角依然是科技股,只是由于此前一直在讲「OpenAI和他的朋友圈」故事的美股突然画风大变,开始关注起了利润,一开始市场爆出甲骨文的毛利只有14%,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之后最扎心的是,主要亏损源自于公司最新、最强的业务,出租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架构芯片,亏损将近1亿美元。从投资角度看,甲骨文的报道反映出市场对于AI的态度,已经从预期转向业绩。AI公司的利润率与市场期待的持续向好故事严重脱节,高速增长不能带来足够多的利润。
但我不这么看,因为甲骨文本来也不是美股现在的头部,其实大家真的不知道AI企业有问题吗?OpenAI的100亿营收早就被很多人质疑,但有谁怀疑过它可以拿出3000亿做采购?大家真的是在交易AI的未来吗?实际大家是在交易美元的未来。
即便是美元,作为主权货币,它的价值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就算是老美实力最强悍的时候,也是先有黄金美元,再有石油美元,总而言之,美元一定要和某种稀缺物质绑定,如今随着俄乌冲突导致老美开始压低石油,美元一下子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顺着这个角度去看当下老美使劲捣鼓人工智能,不也是希望在这个上面维持美元的强势,毕竟Ai已经上升到了国战的角度,只因为美元才是老美征服蓝星的最大武器,所以也可以看得出老美维护美元的地位是不遗余力的,过去这几十年,所有的冲突不都和老美维护美元地位有关系嘛!
所以,咱在这个角度来说,科技股的投入将是惊人的,当然对于国内来说,科技平权并非是海市蜃楼,一定程度上将会成为RMB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越是这样,越能看得出市场的碰撞,毕竟老美和我们的科技叙事完全不是一个逻辑,这就导致了即便是科技股本身都会有分化,甚至连官媒都在说要接受「温差」,我想这才是十月大家伙最需要面对和理解的。
三,不看专家
如果没有我这么一顿输出,是不是就会特别焦虑?我说的对吗?也不见得!
有句话叫「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是这话在投资当中并不适用,不信?诸位肯定有这方面的深刻记忆,这些年光是被曝光的黑嘴就不计其数,并不是对方能力不行,而是所谓专家,也不过是某些利益的代言人,他不可能把自己的位置坐正,毕竟这个产业的诱惑力太大了。
当然还有一部分没有利益靠山的,那就更绝了,他们写的东西,你大概率是看不懂的,不是因为你水平低,而是他根本就没有打算让你看懂,说模糊一点,涨了也对,跌了也对,最后听了个寂寞。不仅如此,这些所谓的「专家」还特别擅长制造焦虑,结果就是门路没学到,人焦虑的不行,最后难免出现错判!
其实我们都很清楚,股票的定价权其实是由参与与交易的资金来定夺的,所以只要看到真实的交易行为,根本不用在乎这些专家说什么,无论股价走势多复杂,都不难解决。
比如下面这两只股票,左侧的股票在上涨过程中出现过「虚跌」现象,而右侧的股票则是出现过「空涨」现象,关键这种下跌和上涨都属于暴涨暴跌状态,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出现了什么异常的消息,这时候该如何甄别呢?
从上图来看,左侧的股票,上涨过程中出现过两次巨阴下跌的状态,这种巨阴下跌一般都是出现了某种突发消息,但实际如果没有消息更容易让人害怕,因为有些股票的下跌就是从巨阴开始,这种迷惑性极强,虽然回头看发现都是虚晃一枪,但当时肯定不会,不过一旦你相信了,也就被机构大资金给得逞了。
再来看右侧,连续下跌之后,股价进入到绿色框③里面,股价中阳之后略有调整,继续上涨,关键是最后一天股价是跳空上涨,这很容易造成股价即将突破的迹象,但实际却是假象。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就像我前面说的,这就是没有看清楚交易资金的行为导致的,实际上在所有的交易资金当中,只有机构大资金的交易行为对我们有参考意义,毕竟他们掌握着定价权,只是多数人看不到罢了。但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没有办法,这就要使用大数据统计工具了,这些工具是通过长期的数据累积,并提取具有机构交易特征的数据,再进行比对,用以衡量交易活跃程度。这么说比较抽象,大家看下面的数据,一看就明白了:
这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提供的「交易行为数据图」,图中橙色柱体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中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机构库存」数据反映了机构资金交易的意愿,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从交易数据上不难看出,无论是区域①还是区域②,不管股价如何变动,实际「机构库存」数据都是持续活跃,这就是机构大资金的态度,而反观右侧的个股,区域③的部分,虽然股价反弹,「机构库存」数据都没有出现,说明机构资金都没有参与的迹象,如何甄别是一目了然。
所以,看清楚机构的动向,再来决定自己的动向,这很重要!
真相很残酷,但不知道真相会更残酷。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老概,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
网络配资炒股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